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就业市场中,天平是偏向劳方一边的。因为他们知道在自己供职单位之外还有大量机会,有野心的人自然愿意多多尝试。
这对公司来说可谓是好消息,因为有机会向新人才敞开大门。然而自身经历告诉我,公司的后门也经常是敞开的,关键人才由此流失。每每与用人机构谈到留住人才这个问题,我常指出人才的“阴暗面”。这里,我的意思是说才华横溢的人对自己的期许一般比常人要高。如果他们的期望没有实现,他们跳槽的几率也比一般员工要大。因此,善于挖掘优秀人才的公司经常给自己制造了另外一项麻烦──如何留住这样的人才。
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公司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留住他们的顶尖人才呢?比较常见的答案是,“我猜应该给他们更高的薪酬”。
诚然,一部分人是被强烈的经济利益所驱动,但这部分人的数量经常被过分夸大。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雇员薪酬”(工资和福利)并非是始终促使雇员对公司忠心的因素。
相反,雇员将“老板的认可”列为使自己尽忠职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跳槽不是为了摆脱工作,而是摆脱老板”。
这正是公司解决人才损耗问题的重要应对办法——要对经理进行培训,让他们做得更好。
以下是使员工更加忠于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一些要素:
1.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员工技能和特长。
2.有明确的业绩标准,并向员工传达。
3.员工能够获得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培训。
4.员工有明晰的个人职业发展道路。
5.员工受到经理的尊敬,可以有尊严地工作。
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控于员工的直接领导或主管。因此,公司应为各级主管配备一定的工具,使其可以成功管理并留住下属。
有些公司为高层管理人士组织培训,但这些培训大都没有针对性,只是简单断定一种管理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员工。其实每个员工都有其特性。管理人士应确定什么是其直接下属最为看重的,并因此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案。不过有些共通的行为是所有管理者都可以采用的。
找到这些共通行为的一个绝佳方法就是从自己的优秀领导者那里学习。
集中关注一组业绩卓越的经理人,向他们询问是哪些行为促使他们的下属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都如此尽心、满意和忠心。如果你可以打探到这些行为并让其他经理人也学习掌握,就会大大有助于关紧人才流失的“后门”。
有些经理人自然而然地会对员工进行未雨绸缪的管理,而有些则需在管理方面下番功夫。这也并不是说要大动干戈,只需简单的一些变化就能收效甚大。
确保经理人做到以下工作:
1.亲自与每个员工打交道,将员工作为平等的个体对待,而不仅仅视为下属。
2.对下属勤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3.多向下属提供反馈和认可。可以是简单地拍拍员工肩膀,或说声“干得不错”。
4.让员工知道,管理层会为他们提供支持。
5.不断地与下属进行有关职业发展的讨论。
从根本上说,作为经理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公司是否实现了下属的期望?”为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应时常关注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者: Rex Wang
20100830 结婚13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是曾经在大学里用毛笔手书贴在黑财专教学楼的大厅里,转眼,我们毕业都15年矣!
今天是我们结婚13周年纪念,时间过得真快,尤其是离开哈尔滨的这几年,真的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转眼睿睿也已经三岁多了。
感受着日渐稀疏的头发,已经很少去回顾,只是闷头往前奔,累了就睡个懒觉,起来就继续,我已经步入老一辈们的常规人生轨迹,不再有任何与众不同,到了40岁才知道,大多数人绝对都是一样的凡人,以前觉得自己特立独行,那是因为你还没“发现”自己跟大多数人其实都一样。
既然知道一样了,就别追求差别了,该干嘛干嘛吧。
2010.08.24(农历七月十五)父亲的墓地
今天是七月十五,是所谓的鬼节,南方特别重视,以前是不知道的。
经过兄弟们较长时间的寻找,终于在龙江东边的靠山附近给父亲找到一块理想的墓地,地势很高,可以清晰的看到龙江全貌,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本地许多有名气的人多在此下葬,父亲的很多过世的老朋友也多在这里,大家都比较满意,一致认可。
我无法回去亲自看,但我知道原来的几个老人对这个是非常在意甚至是苛刻的,他们能选中这个地方,说明风水不该有问题,最终能找到这个地方,看来大家对此都比较尽心。
经过一天的忙碌,确定位置,运输水泥啥子红砖,还雇佣了很多人帮忙,终于在中午前完成了所有工作,父亲入土为安,也了却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2010.08.24(农历七月十五)父亲的墓地
今天是七月十五,是所谓的鬼节,南方特别重视,以前是不知道的。
今天是七月十五,是所谓的鬼节,南方特别重视,以前是不知道的。
经过兄弟们较长时间的寻找,终于在龙江东边的靠山附近给父亲找到一块理想的墓地,地势很高,可以清晰的看到龙江全貌,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本地许多有名气的人多在此下葬,父亲的很多过世的老朋友也多在这里,大家都比较满意,一致认可。
我无法回去亲自看,但我知道原来的几个老人对这个是非常在意甚至是苛刻的,他们能选中这个地方,说明风水不该有问题,最终能找到这个地方,看来大家对此都比较尽心。
经过一天的忙碌,确定位置,运输水泥啥子红砖,还雇佣了很多人帮忙,终于在中午前完成了所有工作,父亲入土为安,也了却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饭馆里,别人盯着我家的孩子瞧
带孩子回国,我家孩子引人注意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大街上、旅行中,总有人看见俩孩子追着我这个妈问:“你为什么能有两个孩子?”;一是饭馆里,总有家长看着我的孩子吃饭,羡慕!
我家孩子能吃啊!
儿子一岁时去上幼儿园,老师见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家孩子能吃(Your son is a good eater)!”; 女儿一岁时也上幼儿园了,老师见我第一句话还是:“你家孩子能吃(Your daughter is a good eater)!” 俩人那个岁数时上的是不同的幼儿园,俩人还都在幼儿园里因为吃而各有故事。儿子学会的第一个英文词是“more”, 中文的意思是“还要”,就指着这个词让老师给添饭哪!当年儿子两岁多时,有个特别喜欢他的老师杰西卡担心地对我说:“我都怕他吃撑了,给他盛了三回后就把他的碗收走了,但不小心掉了个小胡萝卜在饭桌上,你儿子小手好快,一把抓起来赶紧放进嘴里,生怕我再给拿走了。”女儿更不示弱,刚进幼儿园没几天,老师麦卡就笑着来“告状”了:“今天中饭,你女儿把我带的午餐吃掉了。”原来,对这些小的孩子,老师是分别看着吃饭的,有的要喂,有的照顾一下就成。女儿是麦卡看着第一个吃完的,然后麦卡再去照顾别的孩子,抽空自己也吃两口自带的三明治。中间一个孩子要换尿布了,麦卡转身去弄孩子,我女儿就爬过去,拿起麦卡吃了几口的三明治坐下大模大样地吃起来。等麦卡忙完看到,三明治已经几乎全进了女儿的肚子。每逢此时,咱都得在啼笑皆非之中解释:“在家都给吃的挺饱啊…”
儿子两岁多时,有次在北京我得去改机票的时间,没想到挺简单的事儿折腾了半天。这一折腾就耽误了中饭,等到去了个就近的大排档坐下吃饭时,儿子是饿坏了。我刚把饭和菜给他拌好,他马上就接过去狼吞虎咽。我坐在一边,自顾自地吃我的,没看见一个餐馆的清洁工就站在我们的桌子边,那人看了好一会儿,直到看我儿子用小勺把饭粒都扒到嘴里,再端起小碗把汤喝干净,才说:“瞧这孩子吃饭真虎实,多省心!”我这才发现敢情儿子给人上演了场免费真人吃饭秀!早知道,收费了不是?
这次回国,女儿爱上了“向阳屯”的东北菜,一个星期里去了两回。孩子都六岁多了,这吃饭咱早就不管了。回国难得,我这好吃的老妈自己忙着吃喝都忙不过来呢。这天,吃着吃着,离老远一桌的一个妈妈又羡慕地看着我女儿半天我也没察觉。最后,这个妈妈揽着自己的女儿(和我女儿差不多大,个头可是高多了)忍不住对我说:“看你女儿多好啊,大盘子小碗的,一盘子一盘子地吃。我这女儿追着她都吃不上几口,咳!”
回美国的飞机上,我去上厕所,女儿自己张罗着吃她那份送来的晚餐,又是沙拉,又是主菜的。等我回来坐下,女儿得意地小声对我说:“妈妈,你不在的时候,有好几个等着上厕所的叔叔在说我。他们说我这么小就能自己吃饭…”
除了这天生的能吃,我觉得在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和我们在家的要求也让孩子能够好好吃饭,不用家长操太多的心。而那些羡慕我家孩子的家长,多半是追着孩子喂饭的。对这些家长,说实话,我不同情。
我不了解现在国内幼儿园怎么教小孩子吃饭。在美国孩子能坐正了时,幼儿园就开始训练孩子自己吃饭了。一般是把软软的面包、奶酪、三明治之类的掰成小块放在孩子面前由他们自己手抓着往嘴里胡噜。不要以为这是老师偷懒,实际上这样一方面是训练孩子独立吃饭,一方面也是训练孩子肌肉的协调和精细运动(fine motor skill),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孩子开始都不能准确地把食物送进嘴里,要在脸上抹活几次才能大脑指挥着小手把饭吃着。赶上吃意大利面,一屋子的孩子个个都让西红柿酱把脸抹得红一块,白一块的,有的头发上还沾着断了的面条,像群淘气的花猫,瞪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你,看一次就终身难忘!
在幼儿园有老师打了基础,回家来我们就照此办理。吃米饭时,就把饭和菜给孩子拌好,放到面前,由着孩子挥舞着小勺往脸上送,往桌子、地上掉,失误几次,就都能准确地送进嘴里了。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吃母奶,也训练他们自己抱着有两个把手的小杯子喝水;大些,能吃固体食物了,就让他们自己拿个小勺,他们从小到大基本上我们就没大端着碗喂过,更不用说追着喂了。实际上,孩子是很喜欢能自主的。当他们能准确地把饭吃到嘴里时,小小的孩子会开心地望望边上的父母,很有成就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不管是追着喂的父母还是放手让孩子独立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应该都是一致的。差别在于,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
我是认为孩子早晚都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那做父母最大的责任就应该是训练孩子独立自主,以后离开父母时能自己照顾自己。而这一点从小就要开始,不是等到孩子要离家了再恶补。我猜想,追着喂的父母是觉得孩子还小,要多照顾,孩子不好好吃饭,生怕孩子缺少营养,那就得追着给孩子塞进去。这一点,美国的父母和中国的父母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你几乎看不到哪个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的。他们多半认为,孩子不饿,所以不吃。饿了,自然会来吃。看美国家长带孩子,轻松;看中国家长带孩子,累!
我们有一段时间,很为两岁多的女儿头疼,她一到早上吃早饭时就无理取闹一通,一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我们两个人都要上班,早上是很紧张的,没有时间耐心地给她做工作,又得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她吃好饭,这事儿成了那一段时间的大烦恼。我也想过她再闹,索性就不吃饭算了。但还是觉得孩子没吃早饭不太好,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万般无奈,去问同事泰瑞,她是个很会教育孩子的黑人。泰瑞听了,说:“这容易,让她饿几回她就不闹了。”我问:“这孩子没吃早饭,成吗?”泰瑞说:“孩子少吃一顿早饭饿不坏的,放心。”回家,和先生说了,决定下次女儿再闹就这么办理。没多久,女儿又来了脾气,这回我和先生干脆利索立马就把她的饭碗收了,说:“你这么闹,咱就不吃了,上幼儿园去吧。”女儿很是吃惊,看我们两个都很坚决,只好乖乖地收敛起来跟爸爸上车。事后,先生告诉我女儿上了车就往地上找,捡自己平时掉在车里地上的饼干渣吃。一到幼儿园,冲到吃早晨点心的桌边,坐下,眼巴巴地等值早班的老师分点心给她。平时,她是很少去吃点心的,都是先去玩的。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次,女儿记得牢牢的,再也没有早上和我们闹了。
在西方人里边,犹太人教育孩子是很严格的。朋友的朋友是个犹太人,医生。领养了一个中国的女孩儿,爱得要命。爱是爱,在管教孩子,尤其是吃饭上,这个犹太医生钉是钉,铆是铆,一点儿都不含糊。孩子不好好吃饭,她就对孩子说:“你想好了,我只问一次,不吃,就没有了,只能等下一顿。”孩子不吃,她也不多罗嗦,把饭拿走,放进冰箱。中间不允许孩子吃零食,下一顿,同样的剩饭拿给孩子。用不了两次,孩子就记住了,再不会不好好吃饭啦。
小小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和大人斗智,你退他就进。立下的规矩他随时随地都在探测你要他守规矩的决心和意志,察言观色,得寸进尺。意志坚定的,早早地孩子和大人一起享受美食的快乐、健康的成长;意志薄弱的,您还得接着追孩子喂饭。和孩子斗智,您输了,让我怎么同情您?
20100816 怀念有院子的日子
前一段时间嚷嚷着买别墅,而且非一楼不要,目的就是,有个小院子,可以随心所欲的种点蔬菜瓜果,可以在外面乘凉休闲。楼上,虽然也有阳台露台和所谓的空中别院,但感觉就是两码事。楼上的空间,总感觉应该用玻璃封起来使用,露着就是一种浪费。
前一段时间嚷嚷着买别墅,而且非一楼不要,目的就是,有个小院子,可以随心所欲的种点蔬菜瓜果,可以在外面乘凉休闲。楼上,虽然也有阳台露台和所谓的空中别院,但感觉就是两码事。楼上的空间,总感觉应该用玻璃封起来使用,露着就是一种浪费。
不过目前对我们来说,别墅仍然是奋斗目标,只能用于养老,等退休也许要买一个,但现在距离退休还早呢,所以,等等吧。所以这次仍然属于投资,为了赚钱买楼,跟休闲没关系了,不过一个新的小区、新的环境总有点让人期待。
今天早来了一会,在网上闲逛,看到一篇写在院子里休闲聊天的文章,回忆原来在家中的大院子中,一棵亭亭华盖的大树下乘凉,喝茶,侃大山的感觉,浓浓的家的味道,让人久久难以释怀,于是有了以上的内容。
说到房子,又要院子,也许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有些矫形,不过我们缺的也许不只是休闲的场地,人气、人情、善良沉静的心境才是我们真正缺失的,没有了可以侃大山和交心的伙伴,没有了平和充实上进的心境,在任何地方,估计都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经济社会,在无限充实了经济生活以后,失去更多的是人的本心,“人穷则反本”,不知道富裕了以后,人还有机会返本吗?经济改革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好是坏呢?
子曰:逝者如斯夫,没了,就是没了,不会再有。现在想起来高中时候讲黑格尔哲学,当你把一只脚伸到河水里,这时的你身边的河水已经不是你伸脚前看到的河水了,因为水已经流动了,当时觉得很可笑,这也过于教条了,哲学是不是就是闲筋难忍的人们从事的无聊的事情,现在逐渐感受到哲学的现实意义。
偶尔思考,其实生活还是在没有任何深层次思考的惯性中继续。我们,跟大家一起。
20100816 怀念有院子的日子
前一段时间嚷嚷着买别墅,而且非一楼不要,目的就是,有个小院子,可以随心所欲的种点蔬菜瓜果,可以在外面乘凉休闲。楼上,虽然也有阳台露台和所谓的空中别院,但感觉就是两码事。楼上的空间,总感觉应该用玻璃封起来使用,露着就是一种浪费。
不过目前对我们来说,别墅仍然是奋斗目标,只能用于养老,等退休也许要买一个,但现在距离退休还早呢,所以,等等吧。所以这次仍然属于投资,为了赚钱买楼,跟休闲没关系了,不过一个新的小区、新的环境总有点让人期待。
今天早来了一会,在网上闲逛,看到一篇写在院子里休闲聊天的文章,回忆原来在家中的大院子中,一棵亭亭华盖的大树下乘凉,喝茶,侃大山的感觉,浓浓的家的味道,让人久久难以释怀,于是有了以上的内容。
说到房子,又要院子,也许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有些矫形,不过我们缺的也许不只是休闲的场地,人气、人情、善良沉静的心境才是我们真正缺失的,没有了可以侃大山和交心的伙伴,没有了平和充实上进的心境,在任何地方,估计都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经济社会,在无限充实了经济生活以后,失去更多的是人的本心,“人穷则反本”,不知道富裕了以后,人还有机会返本吗?经济改革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好是坏呢?
子曰:逝者如斯夫,没了,就是没了,不会再有。现在想起来高中时候讲黑格尔哲学,当你把一只脚伸到河水里,这时的你身边的河水已经不是你伸脚前看到的河水了,因为水已经流动了,当时觉得很可笑,这也过于教条了,哲学是不是就是闲筋难忍的人们从事的无聊的事情,现在逐渐感受到哲学的现实意义。
偶尔思考,其实生活还是在没有任何深层次思考的惯性中继续。我们,跟大家一起。
20100811 这几天应该完成的工作
今天转战上海,上海38°,还好我们不是室外工作者。
今天转战上海,上海38°,还好我们不是室外工作者。
有空考虑近几天需要完成的比较紧急的几件事情:
1、明天gengyou和康老师来上海,卖票,同时帮着订房间;沟通关于开学送学生的事情;
2、给changxueguang的几个文件还没落实:陕西经济专修学院合作协议、我与培训中心的合作协议等;
3、与大连丛校长合作开办人力资源公司的咨询,尽快回复对方;同时给金会计电话;
4、烟台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事宜;
5、回苏州找yurenwu和panyun沟通招人和jiangnandaxue合作事宜。
6、退空调。
20100811 这几天应该完成的工作
今天转战上海,上海38°,还好我们不是室外工作者。
有空考虑近几天需要完成的比较紧急的几件事情:
1、明天gengyou和康老师来上海,卖票,同时帮着订房间;沟通关于开学送学生的事情;
2、给changxueguang的几个文件还没落实:陕西经济专修学院合作协议、我与培训中心的合作协议等;
3、与大连丛校长合作开办人力资源公司的咨询,尽快回复对方;同时给金会计电话;
4、烟台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事宜;
5、回苏州找yurenwu和panyun沟通招人和jiangnandaxue合作事宜。
6、退空调。
20100804持续高温 转战昆山
这几天持续高温,估计温度超过40度,天气晴热,烈日炎炎,不由得时时想起那首经典的古诗:
这几天持续高温,估计温度超过40度,天气晴热,烈日炎炎,不由得时时想起那首经典的古诗:
烈日炎炎似火烧,
地里的禾苗半枯焦,
农民心里那个急啊,
王孙公子还把扇子摇,
现在应该换成了"都市白领还吹空调"。的确,不论白天晚上,没空调的日子没发过,有空调的日子忘了外面还很热,同时忘记的还有,广大农村、广大贫困人员、广大除了白色、金色领子的基层员工也还都没有空调。
特殊时期,特殊气候,建议政府把普及空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上来,没空调的日子高官无法体会,广大老百姓没法不体会,但有害气体的排放是要无差别影响每一个人的,体现社会不公啊。
昨天昆山最热,40度,我觉得还要高。我们只是从工厂门口走进去就感觉如沐火焰山,不知道那些长时间从事室外工作的是如何坚持的。固定现场对OP来说是一种幸福,有空调,有用餐的地方,可那些机动部队就惨了,现场没有空调,室温40度,还要穿着严严实实的静电服和静电帽,戴着手套,看着就受不了了。
中国人民辛苦啊。
下班到家已经11点了,这几天都很辛苦,在我的拖累下,整个部门都很辛苦,这也是提升部门战斗力的过程。
江南冯主任电话约时间,无奈取消。